敬亭山原名昭亭山,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的水阳江畔,属黄山支脉,山势呈西南—东北走向,大小山峰60座,拥有一峰、净峰、翠云峰三大主峰,最高峰翠云峰海拔324.1米。西晋时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,改称敬亭山。历代咏颂敬亭山的诗,文,记,画数以千记,因此被誉为“江南诗山”。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留有《游敬亭山》的诗篇;唐代李白一生七次登临敬亭山,留下描写敬亭山的诗篇45首;继谢、李之后,白居易、杜牧、欧阳修、黄庭坚、苏轼、文天祥等历代文人相继到访于此。
敬亭山属黄山支脉,山势呈西南—东北走向,大小山峰60座,拥有一峰、净峰、翠云峰三大主峰,最高峰翠云峰海拔324.1米。敬亭山拥有绵延的山峦、潋滟的水光、烂漫的山花和悠闲的白云。南齐谢眺任宣城太守时,赞美:“兹山亘百里,合沓与云齐”、“绿水丰涟漪,青山多绣绮”。李白一生七次飘然敬亭山,更是发出“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”的千古绝唱。敬亭山遂因谢眺、李白的诗名成为吟无虚日、名齐五岳的“江南诗山”。
敬亭山自古诗人地,白居易、杜牧、欧阳修、黄庭坚、苏轼、文天祥、汤显祖、赵朴初等300多名历代文人雅士追寻谢、李的足迹,纷至沓来。挥豪泼墨,吟诗做赋,寄情山景,抒发胸怀,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动人篇章和珍贵墨迹。1939年,戎马倥偬的陈毅元帅由宣城泛湖东下,慨叹“敬亭山下橹声柔,雨洒江天似梦游。李谢诗魂今在否?湖光照破万年愁。”
敬亭山诗名远播,人杰地灵,刘长卿、梅尧臣、施闰章、梅清、梅文鼎走出敬亭山,智慧的光芒照耀古今;“唐宋八大家“之一的韩愈寓居于此,后人建“昌黎别业”以纪之;黄山画派的扛鼎人物石涛和尚在广教寺十多年,禅定修行,苦作诗画。敬亭山自唐代以来,登临日隆,历代修建的楼台亭阁、寺庙宫观、摩崖石刻等风景名胜多达50余处。然几经兵燹,树木古迹几乎毁坏殆尽。但宋代双塔、古昭亭坊、虎窥泉等名胜古迹,历经沧桑,得以幸存。双塔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87年敬亭山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,1996年又建成国家森林公园,成为赏诗怀古、宗教礼拜、休闲娱乐、观光度假、亲近自然、怡情养性的好去处。
宣城解放前夕,敬亭山的建筑毁坏殆尽,解放后新建和复建了山门坊、古昭亭坊、昭亭、太白独坐楼、先贤祠、翠云庵、绿雪茶社、昭亭湖等大小景点24处。1987年10月,敬亭山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。
敬亭山仿古建筑门坊矗立山口,门坊上刻有楚图南题写的“敬亭山”三字和书法名家书写的李白、陈毅的诗作。门坊内筑有李白雕像,迎门而立,飘然欲仙,昭亭湖内筑有昭心亭,湖面荡漾着各种花式的小游艇。湖边小道可直达双塔寺风景区。由双塔而上,三月,梨白桃红,油菜花一片金黄,置身于此,如入画境。俄而,山势渐高,林木茂密,由古昭亭坊拾级而上,步完竹海小径,是绿雪茶社,再盘山而上,便可登太白独坐楼。此地是敬亭山景观荟萃之处,翠云庵、绿雪茶社近在咫 尺,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满山遍崖。若乘兴登临山顶,极目远眺,东北的南漪湖烟波浩渺,水天一色;山下的水阳江蜿蜒曲折,万壑争流;南边江城如画,高楼林立;北边田畴沃野,一览无际。“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”。兴建中的弘愿寺,依偎于敬亭山南麓;地势高朗,林密风疏,群峰环抱,一江绕萦,天然之佳地也!弘愿寺前身广教寺,为唐大中年间黄檗禅师创建,历代高僧辈出,化导普广,近代毁于战火,唯存宋代“双塔”,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经省市两级人民政府批准,2004年恢复重建,移迁新址,更名为“弘愿寺”。
版权所有:宣城市考级网 皖ICP09070806号 盗版必究
地址:安徽省宣城市锦城南路278号文化艺术中心五楼 联系人:刘老师 17305631520
办公室:2369966 邮编编码:242000 技术支持:易天科技